記錄人:宣城市中心醫院 徐月文
五月的崇明,草木茂盛,到處生機盎然,就像這群駐扎在酒店里滿腔熱血的抗疫青年!為了上海的疫情防控,無論生死、不問歸期。而我,與這群熱血青年相比,年齡和體力上,當然是個弱者,但對工作的執著、謹慎,豐富的臨床和危重患者救治的經驗,則是我工作三十多年沉淀的優勢,我有信心,跟隨著大部隊走向抗疫的勝利,迎接黎明的曙暉。
記得一次凌晨方艙值班,護士緊急呼叫,“徐老師,幫忙看一下342床病人?!币晃桓赣H將孩子抱到我的面前:“醫生,我家寶寶一直肚子痛,求求您,想想辦法吧”!
看著患兒父親焦急的面孔,我細聲安慰道:“別怕、別急,說說孩子具體情況?!蓖ㄟ^簡短的詢問及孩子萎靡的神情,我立即意識到,患兒是新冠肺炎感染后因腹痛、頻繁嘔吐、不能進食導致脫水和精神不佳,由于艙內條件限制,無法及時檢測孩子電解質及肺部感染情況,必須“關口前移”。
我一邊讓護士對孩子進行生命體征測量,一邊立即報告總值班,提出患者情況危重,需要盡快辦理轉院。隨即120的救護車呼嘯而來,帶走了那位父親及患兒,留下來的則是他真誠的感謝。
方艙里雖說收治的是無癥狀感染和輕癥患者,但隨時可能出現突發狀況,我們要能憑借自己的專業技能,預判病情變化,及時處理,讓病人轉危為安。
守“滬”已經40多天了,我們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我們披星戴月,夜以繼日;我們汗流浹背,身心受累,為的是換來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疫情不散,我們不歸!
記錄人:宣城中心醫院 沈燕萍
出神地凝望窗外,夜色正濃。越加思念家人和孩子,來滬一個多月了,我還沒有離開過女兒這么長時間。
又是值夜班的一天,測體溫,量血壓,為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指導等,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的我,已經駕輕就熟。我在醫院就是一名院感護士,在這里終于有了用武之地。方艙內,有時病人洗手不規范,我會指導她們正確規范的洗手,看見工勤人員未正確的封扎黃色垃圾袋,我也會教會他們鵝頸式封扎的方法,我希望盡我自己綿薄的力量,讓我們每個人能夠了解感控的重要性。
我一個人的力量很渺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無數個“小我”在與病毒頑強抵抗,勝利的曙光已在向我們招手了!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更需要克服困難,勇往直前。一天我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79床的老奶奶,非常擔心自己的病情,她患有糖尿病,知道這個情況后,只要有時間,我就去看看她,定時給她測血糖,耐心指導她飲食和用藥。時間長了,她知道我想念孩子,還鼓勵我,為我加油,他們出院時,悄悄在留言墻上為我們留下了一封信,字里行間,情真意切,真正是“皖滬一家親”啊!
在上海的一個月里,遇到過困難,體會到溫暖,身后有家做堅強后盾,還有一幫身著白衣心有錦緞的“戰友”,我很榮幸能夠加入這支隊伍一起奮戰。(全媒體記者 徐靜雅)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