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皖南山區已是一片淺綠。行進在涇縣的山間道路上,處處可以看到令人欣喜的一幕:蜿蜒前行的鄉村公路,連接著煥然一新的美麗鄉村;金黃的油菜花海、有機蔬菜、特色藥材等富民產業蓬勃興旺,扶貧車間機聲隆??;錢包鼓了,脫貧后的群眾滿懷喜悅……
收入增了,人也更有精氣神了。變化的背后,是涇縣扶貧開發局的有力“推動”。作為縣脫貧攻堅工作的“參謀部”、工作推進中的“排頭兵”,自脫貧攻堅戰沖鋒號吹響以來,該局堅持精準扶貧,從“輸血”到“造血”,從“授魚”到“授漁”,從幫眼前到扶長遠,從扶上馬到送一程,不僅激活了產業,更帶活了就業。目前,全縣34個貧困村于2017年底全部出列,11008戶、22145人貧困戶全部脫貧,“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13戶脫貧不穩定戶和320戶邊緣易致貧戶返貧、致貧風險全部消除,省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均圓滿完成。由于脫貧工作務實,實踐成果豐碩,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涇縣扶貧開發局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從精準扶貧到“鐵軍隊伍”
家住茂林鎮山水村的呂云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生活能發生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常年臥床不起的岳父和精神殘疾的弟弟,妻子又患重病,讓生活苦不堪言、雪上加霜。在被識別為貧困戶后,當地扶貧干部積極上門幫扶,幫助呂云龍飼養肉雞脫貧。2018年,呂云龍的肉雞養殖場出欄肉雞近8萬只,收入7萬元,他成為山水村最快脫貧的脫貧戶。
“當時我都打算外出務工了,建養雞場真不敢想象,這一切都要感謝黨的扶貧政策和一直幫助我的扶貧干部?!闭f起當初投資肉雞養殖,他動情地說。在他看來,自己的變化不僅得益于精準扶貧政策的有效實施,更有村選派幫扶干部的認真負責。
精準扶貧,關鍵在扶貧對象的精準,怎么才能做到精準?又怎么發揮監督?自精準扶貧工作啟動以來,涇縣扶貧開發局在“六精準”要求指導下,又結合因地制宜的“三精準”(即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推出),提出“三落實”,即責任落實、幫扶人落實、工作落實。充分發揮脫貧攻堅“總參謀部”作用,推動設立十大“專項行動組”和2個工作指導組,實施“月提示、周調度、不定期暗訪”工作機制,壓緊壓實縣鄉村三級責任。
精準扶貧,保障在項目管理。涇縣扶貧開發局建立“掛圖作戰、每周通報”推進機制,2014年以來,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18億元實施扶貧項目830個;健全扶貧資產管理體系,對全縣扶貧資產進行全面清產核資和登記入賬,充分發揮扶貧資產效益。
“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精準扶貧工作,需要扶貧干部下一番繡花功夫?!睕芸h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說。為此,涇縣扶貧開發局創新建立“四季培訓+”常態化培訓模式,聚焦精準脫貧實際,組織對鄉鎮和相關部門進行全覆蓋培訓。讓基層干部從“被動應付”轉向“主動學習”,從“迎來送往”轉向“深入群眾”,從“核算收支”轉向“為民辦事”。
精準扶貧,一支素質過硬的扶貧隊伍,是扶貧的關鍵所在。5年來,涇縣扶貧開發局組織駐村工作隊長、村書記、村主任、扶貧專干等參加各類培訓達2500余人次,“扶貧干部”成為了一支“鐵軍隊伍”。
從特色產業到“大扶貧格局”
青弋江蜿蜒而下,流經云嶺鎮章渡村,依江而建的吊棟閣連綿一兩里,臨江一面用木柱懸空支架,素有“江南千條腿”之稱?!叭ツ?,我們吊棟閣改造工程著手實施,目前,征遷工作已經完成?!闭露纱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董光龍指著一處翻修一新的吊棟閣對記者說,“這處是樣板間,我們計劃將吊棟閣打造成精品民宿,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品味章渡村內容豐富的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p>
看著眼前的變化,誰能想到就在幾年前,章渡村還是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為零的“空殼村”?!叭缃翊寮w經營性收入已達115萬元,可以說實現了質的飛躍?!睕芸h扶貧開發局駐章渡村工作隊副隊長莢春芳告訴記者,自2015年以來,在縣扶貧開發局的指導下,章渡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要抓手,通過大力發展產業、深度挖掘資源,高質量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為解決村集體收入這一發展難題,縣扶貧開發局指導幫助章渡村申報到村扶貧項目10個,并全力推進該村產業扶貧工作。開發了火焰山、落星灘一至三期共6個魚塘,建成蔬菜、桑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3個示范基地,同時還鼓勵承包人與當地能人大戶合作,發展農家樂、垂釣中心、漂流等多種體驗項目,連同章渡老街、吊棟閣、千畝牡丹園等形成旅游觀光帶,發展旅游產業。就這樣,年收入為零的“空殼村”,實現了村集體經濟逐年提升,到2020年更是突破了百萬元大關。
章渡村的脫貧路只是一個縮影,自2015年以來,涇縣扶貧開發局始終堅持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緊密結合實際,指導各村精準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不斷推動陣地聯建、班子聯抓、工作聯動的良好工作局面。通過結合現有資源和實際現狀,精準施策,因村制宜,合力攻堅。緊盯政策落實,幫助制定村級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推進“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旅游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等構建起的大扶貧格局,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發力,讓貧困群眾腰包鼓起來。
從“百企幫百村”到“三個全覆蓋”
在昌橋鄉汪店村,每天早上天還蒙蒙亮的時候,汪店村2位村民便穿上救生衣,勁頭十足地劃著小船,前往附近的雞蛋沖水庫忙碌起來。只見他們使勁一拋,魚飼料便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成群結隊的斑點叉尾鮰邊魚迅速游來,你爭我搶??粗袧u漸長大的“寶貝”,村民陳來有說:“這些魚苗就是大家脫貧的依靠,我今年70多歲,還能到養殖區務工,這真的多虧了安徽富煌建設有限公司來村里結對子?!?/p>
企業來村里結對成了“娘家人”,這是怎么一回事?原來這是縣扶貧局聯合縣工商聯開展的“百企幫百村”行動,自2016年以來,積極引導有資金、有技術、有市場的企業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來。
在這項扶貧行動的“牽線搭橋”下,汪店村正式和安徽富煌建設有限公司“喜結良緣”。汪店村境內水域面積逾350畝,發展水產養殖,條件獨一無二。而富煌建設公司也有子公司專門從事水產貿易,公司和村兩委多次磋商,在廣泛征求貧困村民意見的基礎上,決定采用訂單式養殖鮰魚的產業扶貧辦法。村里只管養,所有成魚都由富煌公司按保護價統一收購,銷路根本不用愁,貧困戶不僅獲得了工資性收益,還能入股分紅。村集體經濟每年也能收入8萬余元。
“脫貧攻堅不是當地黨委、政府的獨角戲,而是全黨、全社會的大合唱。企業找準路子,實打實幫助貧困村脫貧摘帽的案例,在涇縣還有很多?!睕芸h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縣扶貧局積極對接,5年來先后引導75家省、市、縣企業及商會,對全縣34個貧困村開展了不同形式、不同類別的全覆蓋幫扶,截至目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636.58萬元,7000余人次貧困人口受益,實現了“結對幫扶全覆蓋、幫扶措施全覆蓋和公益幫扶全覆蓋”的“三個全覆蓋”工作目標。
在這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下,涇縣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2089.03元增長至2020年的12200.76元,是同期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率的7.2倍。山還是那座山,云還是那樣的云。但在皖南山區的涇縣人眼中,過去僅僅是風光,現在看到的是嶄新“畫卷”。(全媒體記者 徐文宣)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