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漫步郎川大地,一條條蜿蜒的水泥路通村入戶,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房錯落有致,一片片蔬菜大棚綠意盎然,一個個富民產業落地生根……這幅煥然一新、生機勃勃的鄉村畫卷,正是郎溪脫貧攻堅取得豐碩成果的真實寫照。
雁飛千里靠頭雁,船載萬斤靠舵人。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郎溪縣扶貧開發局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2017年,2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2018、2019年,獲安徽省脫貧攻堅綜合評價“好”的等次;
2020年,獲宣城市高質量發展先進單位;
2021年,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時間的刻度,標注著郎溪扶貧開發局脫貧攻堅不斷向前邁進的腳步,也見證了郎溪兒女不畏艱難、書寫傳奇的閃光足跡。
脫貧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
初春時節,郎溪縣新發鎮花園村的華景園林苗木基地里滿眼綠意,生機盎然。
和往常一樣,村民施小生早早地來到基地為苗木除草?!岸嗵澚朔鲐毟刹縼碓圻@,幫我們建了苗木基地,現在我一年抽空在這做四五十個工,能多收入5000塊錢呢!”他樂呵呵地說。
施小生口中的“扶貧干部”,是郎溪縣供電公司新發供電所副所長傅福生。2017年的夏天,他被選派到花園村擔任扶貧專干。在努力為貧困戶解決各類生活難題的同時,他一直積極思索怎樣才能讓大家脫貧。
經過多番考察,他發現花園村擁有著豐富的林地和旱地資源,于是提出發展苗木育植產業的新思路。
在扶貧工作組和政府部門的聯合推動下,華景園林苗木產業扶貧基地在花園村建成?;刂饕洜I綠化苗木種植銷售,生產經營面積達500畝?;亟ǔ傻耐瑫r,與4戶貧困戶簽訂了苗木種植收購合同,與6戶貧困戶簽訂務工合同,并對一些生產條件不足的貧困戶、邊緣戶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4年多來,通過兩任扶貧干部的努力,花園村不僅順利脫貧出列,103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而且成為遠近聞名的苗木產業村。村里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吸引很多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村民們增收路子越來越寬,對新生活充滿了信心。
這一切都要得益于郎溪縣扶貧開發局全力推進的精準幫扶政策。近年來,該局不斷優化脫貧攻堅“單位包村、干部包戶”的工作網絡,全縣59個縣直單位包保幫扶全縣87個有扶貧任務的村(社區),3094名市縣兩級干部職工精準包保幫扶全縣所有貧困戶,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干部包保到戶了,如果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那精準幫扶只會流于形式?!崩上h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暗訪”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
多年來,郎溪縣扶貧開發局實行暗訪常態化,聚焦地理位置偏、脫貧任務重、工作進度慢的貧困村,了解扶貧工作進展,了解困難群眾實際需求,看資金是否到位,看扶貧舉措是否落實,看群眾是否已脫貧,能否保持不再返貧,真正“聽到群眾的說法,了解群眾的想法,明白群眾的看法”。
一條條、一項項,暗訪督查隊伍站在百姓視角發聲,問題聚焦之準、問責力度之重、輻射范圍之廣、警示作用之大,在郎溪大地引起強烈反響,極大地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
授人以漁 巧變“輸血”為“造血”
今年50多歲的陸濤林怎么也想不到,小小的梔子樹竟變成了“搖錢樹”,讓全村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創收。
老陸是郎溪縣凌笪鄉王橋村香櫞藥業產業扶貧基地里的一名員工,以往村里的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來的農田基本是靠天收,一年下來幾乎攢不了什么錢。
改變,源自村里頭打造的產業扶貧基地。
近年來,凌笪鄉王橋村以市場為導向發展生態種植,通過土地入股、勞務帶動等方式,讓一大批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務工,貧困戶實現了增收致富。
如今的王橋村已發展梔子樹種植540余畝,帶動周邊200余戶村民務工,10余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梔子樹種出脫貧致富路,這僅僅是郎溪縣產業扶貧工作中的一個縮影。
扶貧道路千萬條,產業扶貧第一條。多年來,郎溪縣扶貧開發局不斷完善產業、就業、健康等配套政策,形成脫貧攻“1+15”政策體系;聚焦貧困人口動態調整、農村地區均衡發展等,創新開展包保專班、扶貧補丁政策等工作,強力推動全縣人員、資源、精力、政策等要素向扶貧工作精準聚焦;引導有關部門加強產業扶貧項目規劃,引導和推動更多產業項目落戶貧困地區,堅持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如今在郎溪,28個貧困村實現特色種養扶貧產業園區全覆蓋,形成了黃茶、白茶、稻蝦、青蝦、蘆筍、花卉苗木等特色產業基地,貧困村“一村一品”專業村8個、產業專業村20個?!耙淮逡黄贰边€在向非貧困村覆蓋。
除了建好扶貧基地、發展特色產業外,郎溪扶貧開發局始終堅持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注重通過系列獎補政策鼓勵貧困戶發展“自種自養”,引導有能力、有意愿的貧困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激發內生動力。
家住飛鯉鎮黃香村的黃樹森,曾是一名低保貧困戶。在村干部和農技人員的引導下,他決定加入鎮里發展勢頭迅猛的稻蝦產業。種蝦草、買蝦苗、學技術,黃樹森用心經營,如今已經發展了稻蝦種養面積40畝,去年收入達到了18萬元。他依托稻蝦產業發展以及自身努力奮斗的脫貧事跡,為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增收樹立了榜樣,形成了帶動。
扎緊“籬笆” 寫好“后半篇文章”
“知道有人在關心你,心里就是定的!”說這話的,是郎溪縣畢橋鎮大義社區曾經的貧困戶夏華金。
去年夏天,郎溪縣遭遇連續強降雨,農作物大面積損毀,夏華金家的7畝水稻基本絕收?!昂貌蝗菀酌撠毩?,難道又要因為暴雨返貧?”遇上天災,夏華金一籌莫展。
就在這時,鎮里的干部來了?!澳判?!水稻已經投保,我們已督促農綜站盡快和保險公司對接,一定將您的損失補償到位!”他們的一句話,讓夏華金喜出望外。
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為鞏固脫貧成果,切實有效應對各類風險隱患的不利影響,郎溪縣扶貧開發局緊盯脫貧人口返貧和邊緣人口致貧“兩種風險”,全力扎緊預防返貧致貧的“籬笆”。
一系列“加強版”舉措持續在郎溪推出,收到實效:
——郎溪縣委連續兩年將“防范返貧致貧加強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確定為深化改革項目。建立防范返貧預警管理工作機制,落實防貧措施,有效防止返貧致貧。
——出臺《關于防范返貧致貧加強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的實施意見》,從強化排查摸底、強化監測管理、強化救助幫扶、強化穩定脫貧、強化責任落實五個方面著力,筑牢全面防范返貧致貧的制度防線。
——緊盯特殊困難群體,在落實各項脫貧攻堅政策、安排各類幫扶措施等方面予以傾斜,出臺《村級輔助性公益崗位開發辦法》《健康脫貧大病醫療再救助實施辦法》等補丁政策,實行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臺賬管理,變事后幫扶為事前預防與事后幫扶相結合,防范返貧致貧機制不斷健全。
——對5戶脫貧監測戶制定并落實幫扶措施49條,對88戶邊緣戶制定并落實幫扶措施336條,全面消除致貧返貧風險。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泵撠氄辈皇墙K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郎溪將以久久為功之勢、苦干實干之舉,描繪更加壯美的鄉村振興畫卷。(劉靜 全媒體記者 張玉榮)
刷新